|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 新华网消息 8月5日,以“借助移动支付,推动金融普惠”为主题的2013农村移动支付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论坛上指出,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为创造性地丰富包容性金融体系、实现农村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手段。依托互联网金融的移动支付,具有高效、低成本、简单易用的特点,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需求。 刘士余指出,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发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国际上已经有相当成功的模式和实用经验。据悉,在非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移动支付已成为当地农村居民小额汇款转账的主要手段,成为弥补金融基础设施不足、替代传统网点式物理服务空间的重要方式。刘士余认为,国际市场的这些创新和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士余同时表示,由于中国经济始终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地区之间不平衡的突出特征,从支付环节来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他认为,依托互联网金融的移动支付,具有高效、低成本、简单易用的特点,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需求。 据了解,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已启动了农村移动支付的试点工作,在农村启动通过手机进行交易付款、汇款、税费缴纳、小额取现等移动支付项目试点,为更多贫困地区农民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支付服务。 业内人士称,我国农村用户占现有手机用户的半数,农村手机普及率高达90%以上,农村网络潜力巨大。根据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励跃透露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开立的账户达到23.6亿户,银行卡共计13.5亿张。 如何把农村移动支付的空间和前景转化为合理的商业模式? 刘士余认为,一是要尊重创新和尊重市场选择。尊重市场参与各方的创新精神,允许多种模式并存,并接受市场的检验。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移动支付与融资、信贷业务模式的融合创新,推动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起点比较低、需求方式多元化的特征。二是要始终把改善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作为发展包容性金融体系的首要任务。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农民生活习惯,重点满足农民小额转账、汇款、取现、农民各项补贴发放等基础性、必需性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加强风险防范,确保资金安全。从维护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高度,加强金融支付服务的安全性,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低成本的交易工具。 |
|||||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 |||||
|
|||||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