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你所见,一个个人人皆知的片段组成的一个东西orz,轻喷诶~~ 顺便,大家把写文的顺序标在题目上吧。 -------------------------------------------------- 吐槽: 果儿和他爹助推了琼瑶的发展= = 乔和攀儿还有馋馋躺了枪。。。 放一段OOC的结尾—— 然瞻没有急着去接已属于他的圭,忽就突兀的扬起头来,青霄一点一点漫没他的瞳仁。 冬日的天空中,有一群草泥马飞驰而过,不留下任何痕迹。 ---此帖由雨水豆豆在2014-2-4 15:13:52编辑 |
|||||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 |||||
|
|||||
【三分遗事】子瞻 孩子降生时,乃父未在其边。故而,当书着孩子之名的缣帛从千里之外的前线辗转送回成都相府时,孩子已快满月了。 四十七岁的诸葛亮有了亲生儿子,瞻。丞相府上上下下皆沉浸在如斯的喜悦中。 有大胆的奴婢多嘴,声音清脆:“丞相为公子取名‘瞻’,定然是希望公子日后如丞相一般受人瞻仰罢?” 黄月英闻言轻轻摇了摇头,用指碰一碰瞻柔软的脸蛋。“瞻者,思远也。他是愿孩子,能看的远些。” 瞻露出饱满灿烂的笑靥。
瞻在丞相府里渐渐长大,过着他短暂而无邪的童年。他的天真和童稚为这个繁忙而压抑的地方添着生机,令人常常以为丞相府或者要装不下他脆生的欢笑了。 也可能无忧无虑只是障住目的一片叶子。瞻在无所顾忌的成长着。 诸葛亮常年挥师北战在外,即便回府也通常把时间留给那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公务。瞻每次听闻父亲要班师回朝的消息后,都隔三差五就奔到相府门口一次。 “瞻儿极是思量你,但从不宣之于口。”黄月英常叹一口气对诸葛亮说。 瞻记忆最清的,便是父亲直挺的背影。虽然削瘦,但令人安心。 瞻不会知道自己睡熟后,父亲会静静在他床边呆上一会、为他掖好被角。就像诸葛亮也不会知道,瞻总躲在暗处,用留恋渴望的目光将他缠绕住一样。
瞻启蒙很早,又很聪明,他每每俱无不骄傲的向他父亲汇报:自己能背下大半《论语》啦,又学了多少篇百家名著啦,记下多少首《诗》啦…… “小孩子背东西就是快。”诸葛亮径自感叹道。 “瞻儿已是你的长子,未来要袭你的爵……”黄月英似是自言自语,却听来无端伤怀,“也许不止这个原因罢,所有人都寄予他极大的期望……那样大的期望,我担心他会承不住……” “他必须承担的,只因……”诸葛亮念想着。这时,一连串的欢快笑声涌进窗来。 诸葛亮的已故养子乔的儿子攀,正在和瞻嬉戏。 “你瞧,攀儿比瞻儿还要大,却须唤他叔叔。”诸葛亮转头对黄月英说道。瞻感觉到了父母的注视,笑得愈发放肆了。
来往于丞相府的官员多的数不胜数,有时瞻要和他们打个照面,举手投足间的行礼如仪、对答如流使官员们惊讶的目光瞬间笼上一层理所当然的赞佩。 “公子当真出类拔萃,果是日后要承丞相衣钵的呵。” “丞相之郎,必是栋梁嘛。” 外人的交口赞誉并没给瞻带来多少得意,因为瞻难以确定这击节究竟是因为他,还是因为那个自出生就罩在头上的夺目光环。所以他只礼节性的微笑——旁人眼里十分稚气的微笑——既不否认,也未接受。 于是夸赞瞻的话愈发多了,就如秋日里飘不尽的叶,被吹到大街小巷中,纷纷扬堆在诸葛亮书房窗外,发出哗啦啦的喧声。
去而复返间又是一岁秋了。 瞻的姐姐果,一直在乘烟观中修道。她回到相府时,瞻正独自立在仲秋中。 瞻斜昂着头,出神地望着秋碧。天空中有似真亦幻的烟云,宛如几行留不住的泪,稍纵即逝。 “做什么呢,阿瞻?”果远远的站着。 瞻闻音欣喜地回头。素裳青带的果看上去单薄消瘦,绾住的青丝衬得她脸色苍白,却俨然一副女道士的模样了。 “我在看天。”瞻指一指,语调活泼。 果绕到瞻的面前,瘦高的身子挡住瞻的视线,乌黑的瞳仁凝着淡淡的忧郁。“你还未到看天的年纪呀……”
诸葛亮第五次出征前,瞻难得的请求与他一起消磨一段光阴。 瞻尚年幼,个子还不很高,他急切地环住父亲,微仰头便碰到诸葛亮腰间的白玉圭,蛮凉。 “爹爹,”瞻嗲着声音撒娇,“听说你曾为陛下抄过《申子》、《六韬》等等的书?” “是有这回事。”诸葛亮答道,他搂住瞻,想把儿子抱起,却奈何没有足够的气力。 “我也在试着读呢!”瞻说。 “你很好学。”诸葛亮笑着抚一抚儿子宽阔的额头,瞻感觉他的手指似圭一般,蛮凉。 “爹爹,你能不能……也抄书给我呢?”瞻瞪大了眼睛,眸中燃烧着的热烈殷切的期盼,将诸葛亮灼得生疼。他酝酿着措辞,不忍看到那期盼熄灭、冷透。 “我知道爹爹终日忙于国事,还是算了罢。”还是瞻先大方的开了口,没有流露出什么失望,仿佛早便笃定无果了一般。 应瞻之愿,诸葛亮理所应当的用尽量生动的语言去描绘:祁山离离的青草,关山高夹的白月,洛阳盛放的牡丹,汉国威严的宫阙……以及前方将士是如何浴血奋战、不计生死,如何攻城拔寨、势如建瓴…… “八百里秦川,汉室的旧都。那是属于我们的地方,我们要不计代价,早日回到那里去。” “回到”吗?瞻用力的想着。 爹爹爱着那个遥远的地方,为此一次又一次赶赴征程,离开蜀地,就像昳西的太阳,永远不停下脚步,急切地想要投进它的归宿。 “归宿”吗?瞻更用力的想着。 可是爹爹,你最爱的,难道不该是蜀地?何故要极言他乡的好、隐约中拿他乡与你倾一生心血的蜀地媲美呢? 诸葛亮忽然缓缓蹲到和瞻一样高,前所未有的与瞻对视。尚且年幼的瞻看不懂父亲眼中他所陌生的东西,诸葛亮忽生的庄严使瞻站立不住。 瞻想要后退一步,可诸葛亮却已揽住了他的肩,然后空前郑重、一字一顿的说:“不是他乡,是汉国旧都;不是蜀地,是季汉。” 瞻与父亲离的那样近,近道可以将父亲鬓角漫开的霜白看得真真切切。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武功,有书信致其兄诸葛瑾处,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诸葛瑾将指覆上墨字,无奈而苦涩的扯了扯嘴角:“哪有这么说儿子的爹。”
后来的一切,便如千年间戏文里一遍遍讲述的那样——诸葛亮终没能熬过那年秋天,因疾病恶化在北伐的路上去世。 在五丈原的深秋里,诸葛亮虚弱的伏在案上,突然无端思量起瞻来,方想到瞻长那么大,自己还从未给他写过什么。他于是抓来一杆毫笔,摊开帛纸,尽可能稳的落笔。那些积累的话语竟行云流水般顺畅的呈现,诸葛亮也就不顾腹脘处灼舔的疼痛,只用左手扶住右腕,任心事在纸卷上流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才刚写完,不及再阅,诸葛亮便掷了笔,脱了力般向侧倾倒,一旁的姜维连忙将他扶住。 “丞相,着人代笔即可,又何必……”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头,止住了姜维的关切。 瞻儿,本不愿你同爹一样,年少丧父……
尔后,尔后,凛冽的朔风便挟着诸葛亮的死讯吹到了锦官城。寒意彻骨之时,人们才有几分清醒的认识到——冬天,真的来了。 于是天空毫无预兆的开始飘雪——格外早的冬雪。雪花大片而洁白,肆无忌惮的散下,与漫天飞扬的纸钱混在一起,难以分辨。总之蜀川就是这般被白色覆盖了。 发自肺腑的悲声笼罩在这个一向安静的国度上,然后不可避免的炸开,像水一样很快充斥了整个世界,令霄壤都浸泡在如斯的悲痛中,昏天黑地。 白压压的人群,跌跌撞撞似行尸走肉,无所顾忌的大放哀声,塞住了本就不很宽的街,萧瑟似霜叶,尖利的在每个人心上划出一道道血痕。
突如其来的种种,令瞻有些不知所措。 瞻不相信。恍惚一回头还能看见父亲充满爱意的笑容若即若离。但是太过真实的一切一切终于打破最后一缕幻想,教他不得不承认——父亲却已永远不在了。 紧接着,还不及从残酷的悲痛中挣扎出来,瞻就被披上了沉重的孝麻,绖带紧紧缠在身上,勒得生疼。 来往参祭的官员看到含泪跪坐却不呜闹的瞻,多少在伤怀中流露出几分辛酸的崇敬和欣慰。
“这是你爹爹给你的。”庭院凉影里,脸色憔悴的黄月英将《诫子书》递到瞻手中。才一月工夫,数不胜数的华发便飞快的取代了青丝。 瞻展开帛纸,手难以克制的不停颤抖,清亮的泪停在眼眶固执不落,只睁大了眼,把那陌生又熟悉、笔力漂浮又坚定的字看得更清楚。瞻已经能认得父亲留给他的每一个字。 时间以缓慢的速度溶释墨香,终于,瞻移开了目光,把帛书按在心口,仿佛感受到了父亲的气息,一直就萦绕身畔、不曾消散。瞻使劲眨一眨眼,脸颊上蜿蜒出两道新泪迹。 瞻看着母亲,眸子干净清澈。 瞻说:“娘,我懂。” 黄月英定定注视着瞻,蓦然觉得,瞻的童年,或许就此结束了。
瞻依旧呆在院子里,站在曾经诸葛亮屋宇的窗外。有人轻轻唤一声“葛侯”,然后双手作捧突然直托到他面前。 目光汇聚,瞻并不陌生。 ——那是属于侯爵的信圭。 本是如许冰凉,已是不胜沉重。 瞻恍然意识到,葛侯,就是他的新称呼。 然瞻没有急着去接已属于他的圭,忽就突兀的扬起头来,青霄一点一点漫没他的瞳仁。 冬日的天空像被泪洗过,碧色纯粹,半笼了蒙蒙茫茫,任何杂质也没有。
【完】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由于马上要出国天天在家刷英语,征文没啥现有的思路,俺没事时候爱在本上瞎划拉划拉,所以从手稿里找了一篇码上。翻了一下大约是去年九十月份写的,由于现在换了一种文风,对于这个比较幼稚的产物不知道从何改起,将就着看吧= =。。。有些正史问题因为文章需要稍稍改了一下,以及文章可能有一处借鉴,见谅。以后有时间精力的话再写新的T T。。。 Ps,貌似当初写完之后有个吐槽,俺放在讨论群里了~~吐槽乃人生第一重要的运动啊~~~ 万望轻喷! ----------------------- 晓儿文章内容——“诸葛亮给周瑜吊孝时刘备扮成亮君身边一个侍卫同往”。忽然想到了捉刀人的故事~~哈哈,其实私心想看赵直的~~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嗯嗯,已收到。俺不厚道地吐槽一句,某相八月躺下的,消息传到成都大冬天了…… 都说父亲的光环会掩盖儿子的光芒,其实瞻是幸又不幸的吧,幸是因为他有一个如此伟大的父亲,不幸是瞻也许一生都带着“诸葛亮”这三个字生活。人们会说,这是诸葛亮的儿子呢,而不是说,这是诸葛瞻呢。无奈的事实。 -------------- 啊咧咧你们都没注意到首楼回复可见的不是正文么,正文在下一楼呢……那只是作者的吐槽加骗回复【划掉】呢 ---此回复由青晓在2014-2-4 20:32:06编辑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俺3楼说过有些东西会根据文章内容有改编么。。。 诸葛瞻确实不及乃父之处多矣,so还是YY孩纸吧。。。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果然父子之情比虚无的所谓耽美之情更让人感动啊。 另外:豆豆的文风很好。我原以为你会唯文子君马首是瞻,学得晦涩难懂,今天看此文,别有明朗别致,有自己的风骨,难得。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有新意,父子之情,让人感动呀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谢谢梦大www~~【捂脸跑】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回了才能看啊,强制买卖啊【摔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我靠,受不了了我先下去哭会儿,回头再评!!!!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艾玛大过年的…好虐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为毛会觉得虐啊……很平淡的白开水诶~【无辜脸】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回复看文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很喜欢这种把浓重的情绪写得淡淡的文字,读的时候很舒服,却又跟着起伏。 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向来是亮文创新的一个切入点,要想写得若即若离,不容易。 瞻这个人,前世后世评价不少,却始终脱离不了他的姓氏,他的父亲。有人说他生活在父亲的巨大光环下是一种幸福,有人说是一种遗憾,有人说忠烈父子,有人说历史舞台上看不到他独立的身影。 如果说幼年的瞻是见证诸葛亮北伐末期的华彩和悲壮,那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余生,是他自己的选择。 作者在所谓的“吐槽”中,其实替他做了一个决定,离开带有父亲光芒的地方,去过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浪漫恣肆的想象。抛开现实不谈,接过父亲压下来的侯爵的瞻,性格内敛安静的瞻,没有父亲那样才华的瞻,也是他全新理想的开始,正如出山的孔明,运筹的军师,力竭的丞相。命运安排他如此,他们都给命运一个美好的应答。 “我在看天”,天是他的梦想,他可以恣意的空间,我觉得那个时候的瞻才正是看天的年纪,成长,会让一个人痛苦地割舍,而这之后还余留的执着,是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也是他自己的。 诸葛亮是一个把自己的全部投给理想的人,这个全部包括他的家庭,因此他执着于一个称谓,是旧都,是季汉。瞻其实也是了,燃烧后只留下灰烬。 葛侯,在我心中就只是诸葛瞻,因为他的父亲将自己的生命角色全部寄寓在丞相这个称谓上,他的舞台是整个大汉。而蜀国这个国家的侯爵,葛侯,生而荣之,死其殉之,是瞻。 今天破五,年将尽为尽,看到雨水这一篇好文,真的很高兴。一千多年前那些人的坚持,就活在你们的文字中。 ---此回复由浩冬在2014-2-4 22:04:11编辑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感谢冬子的文评,内牛满面T T。。。其实文章不怎么样,能得列为抬举,着实感动。虽然冬子的理解跟俺原本的构思有些出入,但俺赞同葛侯这两个字,是属于诸葛瞻的,有些悲凉的灿烂是不容推拒的。争议颇多的人物背后必有说不出的苦涩与自我的执着。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第一感觉,不是豆豆写的。豆豆不要生气,老感觉你是个小孩儿来着,就是那种很随和不会想太多东西的小孩儿。不过看来是感觉错了!梦姐评价里“风骨”这个词儿特别好,文笔很清冽,极适合写这种亲情但是又隐忍压抑的感觉。文字摸起来很凉很硬,但使劲按下去是温热柔软的,说是像亮,但我感觉更像文里的瞻。 有那么一个爹,我不觉得是瞻的不幸。相反,即使人们总是把他笼罩在他爹的光环下,他内心里也是幸福的。其实我和我爹之间就有点这种感觉,是一种俩人都完全不会表达但永远抹不淡的爱。正是这种含蓄内敛独立的爱,教会瞻如何在一个人的时候坚强面对世事。 ps:大过年的为什么是虐的?! PPS:豆豆加油学英语!我是个英语废柴【泪目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谢谢飞花~哪里虐么QAQ。。。果然是平时太不正经了【反思ing~瞻的少年早成他爹也是要付责任滴【远目。。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回个看看。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好看,很感人55,不像小孩子的手笔。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谢谢明月姐~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从瞻的视角来解析这样的两代传承的文,并不少,豆豆这篇却让人耳目一新。 说瞻生活在武侯巨大光环之下之类的话,其实是第三者立场的臆断。对瞻本身来说,他生来便是武侯家风的传承者,这种传承便让他比旁人更加强大。 而这种强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能说出很多原因,但都只是冰山一角罢,其实只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儿子。 如果我是瞻,这从不是负担,从不是阴影,而只是荣耀。 他日瞻殉国于绵竹,成了季汉最后一块丰碑,而那丰碑里,我想,一定有武侯手书诫子书时的余温。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谢谢亭亭姐~~瞻应该负担自己的责任,方不辱自己的姓氏。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很见到从诸葛瞻的度的文,很细腻,也很感人!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喜欢LZ叙述的感觉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不是他乡,是汉国旧都;不是蜀地,是季汉。 联想到《定军山》的“不是蜀国,是季汉”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又一个可怜的娃,虐死了,心疼瞻宝宝啊,顶着葛候的名头,压力该多大啊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好悲伤,从来就喜欢诸葛瞻的说,丞相于我而言太传奇,太遥不可及,但却觉得离诸葛瞻很近很近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其实我觉得给诸葛瑾的那封信很能体现诸葛亮在忙碌的国事中对这个晚得的唯一的儿子的无限关爱和期望啊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先回了,再看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
|
|||||
楼上几位大大回的真好把我想说的话都说了……总感觉瞻儿是个好名字TUT 我才不会告诉你我是在憋出一篇回复为了看隐藏的1楼呢】
|
|||||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 |||||